2011/09/12

書影



層層疊疊上瑤臺,
幾度呼童掃不開。
剛被太陽收拾去,
卻教明月送將來。

----東坡詩句
 

以單一書寫過程所完成的書法作品,可以記錄從書寫到完成這片段時間中想法。當然這裡必須留心書寫行為是有意識的產出,不是單純作為抄寫過程而存在。書寫與書者的想法隨著時間更迭,想要去保留更替的特質該如何處理?

印象畫派使用鮮活色彩去反映光影的燦爛,在流轉光影下體現了一段精彩。時間因為有了陽光而產生陰影,而陰影的緩慢移動,已足以讓畫筆在瞬間改變下筆的位置,在間斷的筆觸底下,投射出關照的物象,時間宛若跳動的色塊,在順理成章之餘,更添加翻轉的可能,讓時間與空間不斷衍生。畢卡索將來自非洲雕像特有的活力,轉成他個人的養分,也讓畫作中人物的變形,恰如一段靜與動的歷程,在畫布上敘述作者與對象之間的微妙關係。

書寫本身即存有著時間元素,只不過這一特質與書寫本身的關係結構極為脆弱,大抵筆畫行進間快慢的行為所產生的時間意義,多數細微而難以覺察,除非一再刻意紀錄。也無怪乎書者都未能將此因子視之為成就作品的重要關鍵,更遑論在關照作品之時,將之納入討論範圍之內。觀看作品多是脫離原有的時間意義,重新以自身的預期去解讀書寫者的種種可能。時間存在意涵被剝離,書作如同從作者所處的環境孤立出來,成就作品的時間意義,不是用來標列作品完成過程的艱辛與難堪,而是成就了事件自身。被放逐的書寫時間在漫漫長河中消失,以至於所能關心的便只剩下更大範圍的時代--被泛稱的意義。

被剝離的時間,其實從未消失。 猶如夜幕底下的路燈,依舊保有微弱的光環。

沒有留言: